東西方美學的融合,“歐洲第一名瓷”特展在淮舉辦
近期,“歐洲第一名瓷——梅森瓷器三百年藝術巡禮”特展在淮安市博物館舉辦,現(xiàn)場熱鬧非凡。參觀者觀賞了精美的梅森瓷器后,對匠心獨具的瓷器技藝贊不絕口。據(jù)悉,這是淮安首次引進海外藝術大展。
●淵源頗深
瓷器,作為中國古代的偉大發(fā)明之一,唐宋以來便經(jīng)由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地。16世紀后期,當帆船載著大批中國瓷器抵達歐洲,瓷器便迅速成為歐洲王室貴族財富與權力的象征。之后,歐洲的普通民眾也開始癡迷瓷器,到18世紀形成了一股強勁的“中國熱”。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歐洲瓷器生產(chǎn)者對中國瓷器的仿制。
在德國東部的易北河畔,有一座名為“梅森”的小鎮(zhèn),這里誕生了歐洲第一家瓷器制造廠。這里出產(chǎn)的瓷器被歐洲王室稱為“白色黃金”,拿破侖用它彰顯皇權,茜茜公主為它豪擲千金——它便是梅森瓷器。
梅森瓷器的誕生,始于一場對中國瓷器的癡迷。其最初的發(fā)展是通過仿制中國瓷器實現(xiàn)的,與中國瓷器相比,梅森瓷器色調更艷麗。由于與中國匠人的畫法不同,梅森瓷器的畫面、紋飾與中國瓷器風格迥異。
●展品精美
走進展廳,極具特色的人物塑像、華麗復雜的洛可可風格擺件……百余件極具代表性的梅森瓷器集中展示了梅森匠人的高超技藝,讓參觀者細細品味。
此次展覽共分四個篇章:通過“東方尋根”篇章,追溯其受中國瓷器啟發(fā)的起源;通過“形藝生輝”篇章,展現(xiàn)梅森匠人的超凡技藝;通過“瓷繪千秋”篇章,展現(xiàn)以瓷面為紙、釉彩為墨,繪就跨越時空多元圖景的獨特瓷繪藝術;最后通過“紋韻交融”篇章,探索東西方裝飾藝術的相互影響與對話,見證這場跨越時空的美學雙向奔赴。
據(jù)市博物館社會服務部副部長程浩介紹,早期的梅森瓷器有很多中國瓷器的影子,有的模仿我國青花瓷紋樣,有的將我國明代畫作繪制在瓷器上。后來,他們結合洛可可風格,形成了自己的風格。此次展出的瓷器具有鮮明的歐洲特色,能夠讓參觀者更好地感受歐洲瓷器和中國瓷器的區(qū)別。
●活動豐富
“此次共展出從18世紀巴洛克時期到當代的300多件(套)梅森瓷器,包括雕塑、彩繪、擺件等多種形式,大部分作品來自日本岐阜縣現(xiàn)代陶藝美術館!笔胁┪镳^館長陳永賢告訴記者,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,該館不僅對展覽的品質有著很高的要求,還特別注重服務公眾。展覽期間,該館推出了一系列以瓷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,比如,陶藝美學工坊組織了瓷器塑形、拉胚、素胚繪制及燒制體驗活動,讓參觀者親身感受制作陶瓷的樂趣。此次展覽將持續(xù)到10月19日,期間將聯(lián)合年輕人喜愛的Cosplay團隊,在周末和節(jié)假日舉辦特色活動。
“這些瓷器色澤鮮艷、形態(tài)豐富、十分精美,我拍了好多照片。很多展出的19世紀的餐具、茶具、擺件,用現(xiàn)在的審美眼光來看也毫無違和感。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,歐洲的瓷器竟然還蘊藏著中國元素!眳⒂^者葉熙說。
■記者 潘夢潔